科普宣传 核素治疗解答
38、哪一种甲亢适合放射性碘-131治疗?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及在以下情况下的Graves'病甲亢病人均可采用碘-131治疗:1)肝功异常、白细胞减低不适合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对ATD药物过敏;2)ATD治疗后复发;3)手术治疗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4)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Plummer病);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Graves'病;6)非毒性甲状腺肿从美容角度也可采用碘-131治疗。
39、甲亢病人在行碘-131治疗前应做哪些准备?
因含碘食物、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对甲状腺摄取碘-131会有影响,因此一般应在治疗前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和含碘食物、药物2-4周以上。在停药期间病人的甲亢症状如心慌、白细胞低、肝功异常等应继续对症治疗。
甲亢采用放射性碘治疗,应提前做好如下准备:
① 碘-131前2~4周宜避免用碘剂及其他含碘食物或药物(禁海鲜,宜食用无碘盐)。
②碘-131治疗前病情严重,心率超过160次/分钟,血清T3、T4明显升高者,
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或心得安等治疗,待症状有所减轻,方可用碘-131治疗。
③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患者需要停药,他巴唑停3-5天左右,PTU需要停2周,然
后作摄131碘率测定,接着可采用碘-131治疗。
④作血、尿等常规检查、胸透等检查,以了解主要脏器功能。
⑤作甲状腺摄碘率和甲状腺扫描,以便计算药物剂量。
⑥向患者说明碘-131治疗的有关注意事项。
⑦服碘-131的前后几天,病员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40、甲状腺的核医学检查对人体有害吗?
甲状腺碘-131吸碘率测定所用碘-131化学量极微,常用化学量小于1.6×10-11克,其次,常用的放射性剂量仅2微居里左右,放射性辐射极低。其化学量和辐射剂量均是非常安全的。
甲状腺显像常用的放射性药物99mTcO4- ,其物理半衰期较短(6小时)。病人所接收的放射性剂量低于拍摄一次X胸片的剂量。所以,甲状腺核医学检查对人体无任何影响和危害。
41、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效果怎样?
用碘-131治疗甲亢,如果适应症选择恰当,用药剂量和投药方法正确,患者和医生相互配合,服药后,其效果在3~4周出现,随后症状逐月减轻,甲状腺缩小,体重增加,而于3~4个月绝大多数病人可达正常甲状腺机能水平,少数病人131碘的作用比较缓慢,甚至服药6个月后症状才见逐渐改善。一般一次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治愈率者约79%左右,复发率仅为1-4%。
42、服碘-131后应注意什么?
服碘-131治疗甲亢,为了获得最佳的疗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空腹服碘-131药物2小时以后方可进食,以免影响碘的吸收。
②服用碘-131后,一般在3星期以后才开始出现疗效,在临床症状尚未开始好转之前的一个阶段,不宜任意使用碘剂、溴剂和抗甲状腺药物,以免影响碘-131的重吸收,降低疗效。治疗后2~4周内低碘饮食,不吃海带、紫菜等海生植物。
③服碘-131后几日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激,预防感染。
④由于接受碘-131治疗早期可见颈部发痒、疼痛等放射性甲状腺炎症状,故在治疗后的第一周,应避免扪诊或挤压甲状腺。
43、放射性碘治疗后甲状腺机能减退怎么办?
甲状腺机能减退治疗非常简单,给予甲状腺素片就可很容易纠正。
甲状腺机能减退是碘-131治疗后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此并发症是碘-131治疗后的主要转归并发症。大多数在治疗后2~6月间发生,也有出现更晚或几年后才发生者。暂时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常自行恢复,少数病例则是永久性的,需终生用甲状腺制剂作代替疗法。碘-131治疗后所致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提高,国内有报道,1958~1980年间随访64例,碘-131治疗后远期甲减发生率2~5年为25%,其中甲
状腺疾病本身自然衰竭导致甲状腺功能随年龄增加逐渐出现甲减因素有关。目前随着碘-131治疗方法规范,甲减发生率一般在5-15%左右。
可能发生甲减的原因一是电离辐射使甲状腺上皮细胞核受到损伤,以致不能再生,时间越长,甲状腺功能越减退;二是碘-131的治疗剂量过大,破坏甲状腺组织过多,但也有报道,有些虽剂量很小,也可诱发甲减者,三是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如何减少碘-131治疗后甲减的发生,仍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44、甲亢合并突眼,放射性碘治疗能否使突眼恢复?
根据不同的报道,甲亢病人可有15-60%伴单眼或双眼突,有的突眼在甲亢发病之前出现,有的在甲亢治疗中出现,少数病人可在甲亢控制后甚至甲减时出现。进行性突眼症可以自发地出现,也可以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发生,而在碘-131治疗后发生突眼症者较少。而甲亢合并突眼时,由于甲亢突眼的治疗,目前国内外缺少特效方法,然而放射性碘-131能使大多数(报道70%左右)患者治疗后突眼症好转,仅有少数病例可能出现突眼症加重,研究表明甲状腺相关抗体可导致眼球后免疫性炎症反应,使突眼加重,所以这类病人的突眼加重不一定与碘-131治疗有关。一般认为,碘-131能较快地使甲状腺机能逐步降低,有效控制甲亢,及早去除导致突眼的病因是普遍认可的治疗原则。所以,合并突眼症的甲亢患者适应于碘-131治疗,并且碘-131能使大多数患者治疗后突眼症好转。一般不会使突眼加重,极少数病人甲亢症状控制后突眼程度仍在加重,出现这种情况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45、放射性碘对生育和后代有影响吗?
治疗量的碘-131对男女生殖器官影响很小,所以治疗后其生育力不受影响,生育的后代先天畸形、死胎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不育症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别。尽管一次治疗量的放射损伤不及一次胃肠透视放射损伤大,许多学者还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人观察碘-131治疗后的患者,其染色体有变异,但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因此,碘-131治疗后增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形的危险性很低。但是,考虑到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遗传效应,也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为了保障下一代和隔代子女的健康,将妊娠期列为碘-131治疗的禁忌很有必要。治疗期间不能怀孕,治疗3月后体内放射性降到本底以下,一般建议治疗后6月以上,考虑生育计划是完全安全的。
46、Graves病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有缺点?
Graves病甲亢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核医学科131I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内科ATD治疗是比较温和的,治疗过程中能及时调整药量。缺点首先是治疗时程长,通常需规范治疗1-2年,常常难以坚持;治疗期间, ATD可引起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的损害且一旦发生伤害较大。ATD治疗的另一个不足是停药或减量时甲亢易复发,有报道ATD治疗的复发率在40-60%左右。
碘-131治疗方法简便,通常仅服用一次碘-131,甲亢症状在治疗后4周左右开始好转,一次治疗有效率高达95%以上,治愈率79%左右。碘-131治疗不会引起肝、肾功能及造血功能的损害。因此适于那些由于ATD治疗引起肝、肾功能异常或血细胞降低的甲亢病人的治疗。有些碘-131治疗半年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缓解不全的病人,可再次进行碘-131复治。碘-131治疗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是甲减,早期发生的甲减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一部分人可恢复正常,不能恢复的甲减只要每天简单地补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其缓解甲亢症状迅速,尤其适于甲状腺明显增大伴突眼以及甲亢伴有结节的病人,但其不足是有创伤;个别情况下可能造成喉返神经受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手术并发症。术后仍有部分病人甲亢复发或出现甲减。
47、甲状腺癌能用碘-131治疗吗?
甲状腺癌大多为中高分化型甲状腺癌,这类甲状腺癌细胞同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一样具有一定的摄取碘的功能,利用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摄取碘的功能,医学上利用放射性碘-131发射的射线可以破坏甲状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并不是说一发现甲状腺癌就应做碘-131治疗,因为甲状腺癌需要综合治疗,首先需要外科切除原发病灶,再用碘-131清除残留甲状腺,若发现有摄取碘-131的转移病灶,则可应用碘-131进行治疗。其次,在甲状腺癌手术后定期复查中,早期发现了摄取碘-131的甲状腺癌复发灶或转移灶,也可积极应用碘-131治疗,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通过积极的碘-131治疗后,可明显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48、小儿皮肤血管瘤应用同位素敷贴治疗有什么优点?
小儿皮肤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皮肤血管肿瘤,主要是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同位素敷贴治疗是利用核素发射的一种短射程(1-10毫米)的射线(beta射线)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异常血管逐渐萎缩,闭塞,使皮肤表面红斑逐渐消失。由于射线射程短,对血管瘤外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辐射作用,治疗非常安全。该方法的优点是治疗疗效好,不留疤痕。方法简单、经济、无痛、无痒,不容易复发。尤其适应于儿童皮肤血管瘤治疗。
49. 什么情况下适合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瘤?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病人到了晚期,会出现全身各部位的多发转移,其中骨骼也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病人,约70%~80%都会出现骨转移,并且有近半数患者伴有剧烈的骨痛。通常我们会应用外照射来治疗(放疗),但当全身发生多处骨转移时,这种方法就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若核素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发的骨转移灶部位有放射性浓聚,此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应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瘤,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延长生命。
50.为什么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骨转移瘤?
骨转移灶部位由于肿瘤细胞的侵犯而使骨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的修复作用极其活跃。而用来治疗骨转移瘤的放射性药物都具有趋骨的作用,因此,在骨组织代谢活跃部位就会浓聚放射性药物,而正常骨浓集少。这样,放射性药物就会浓聚在肿瘤病灶周围,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组织的作用。例如,锶-89(89Sr)是一种具有高度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与钙同族,进入体内后同钙一样参加骨矿物质的代谢过程。静脉注射后,89Sr在骨转移病灶中的数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并滞留在癌灶中,其在骨肿瘤病灶内的滞留时间约为100天,发射射线来杀伤癌细胞,缩小病灶,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而射线在组织中的作用距离仅为2.4mm,不会对周围正常的组织或器官有损伤。
中国江门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