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SPECT/CT解答
12.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全身骨显像是利用亲骨性的放射性药物进行全身骨成像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在骨骼疾病的探查上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在X线检查出现异常前显示病变的存在,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对一些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分期和治疗后的随访;可用于不明原因骨痛的诊断(排除骨肿瘤);此外可发现X线难于发现的细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还可以观察移植骨的成活情况以及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的随访等等。
13.全身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在骨病的探查上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在X线检查出现异常前更早的显示病变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骨显像可以早期探查到骨转移灶,通常可以比X线骨片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时间;由于一次成像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所以能够发现X线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另外在一些隐性或细微骨折如肋骨的裂纹骨折和腕部舟骨的骨折,最初X线不能发现,只有在随访复查时发现,而骨显像则能够能够及时的做出诊断。
最主要的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几乎所有的骨病都会在骨显像上显示异常的放射性分布,因此难以仅根据骨显像图上孤立的局部放射性增高(或减少)区作出明确的骨病诊断。
14.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无骨痛症状还有必要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吗?
对于上述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骨痛时,大家都能想到要尽早做骨显像,以排除骨转移。但对于没有骨痛的病人有必要做骨显像吗?回答是仍然有必要。因为大约19%-34%的病人有骨转移而没有骨痛。因此在原发肿瘤发病的前几年,不要等到出现骨痛时才想到进行骨显像检查。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全身骨显像,以便更全面了解肿瘤累及范围。
15.甲状腺显像有什么用?
甲状腺显像可用于判断甲状腺大小、重量;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判断甲状腺摄取功能;甲亢及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筛选诊断;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
16.甲状旁腺瘤诊断可做核医学什么检查?
可以做核医学的甲状旁腺瘤阳性显像,由于甲状旁腺瘤对肿瘤阳性剂的摄取比甲状腺摄取高,所以通过99mTc-MIBI或铊-201阳性显像可显示甲状旁腺瘤的位置,可用于甲状旁腺瘤的探测及异位甲状旁腺瘤的诊断,当肿瘤较小时可通过双时相及减影技术可提高对甲状旁腺瘤的探测率。有些甲状旁腺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全身骨显像具有特征性超级影像特征,也可间接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甲状旁腺瘤。
17.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为什么要定期做全身碘-131显像?
甲状腺癌大多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一定摄取碘功能,手术后定期进行全身碘-131显像,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转移灶,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复发灶,有利于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有利于甲状腺癌复发者的早期治疗。
18.做脑局部血流显像有什么作用?
核素脑局部血流显像检查可用于短暂性发作脑缺血(TIA)诊断、可逆性缺血性脑疾病诊断。脑梗塞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癫痫病灶诊断和定位。早老性痴呆(Alzheimer病)。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评价。 偏头痛的病因分析。脑外伤、脑损伤评价。儿童自闭症(孤独症)评价。其他,如药物依赖或酒精成瘾的辅助诊断,脑血管疾病治疗疗效评价等。
19.在神经系统核医学可做那些检查?
SPECT可进行核素脑血管造影,脑肿瘤阳性显像,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脑受体显像,脑脊液显像等。PET可进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氧代谢显像,脑血流显像,多种脑受体显像,脑肿瘤显像等。广泛应用于脑神经功能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生理及机制研究。
20.痴呆患者的脑局部血流显像有哪些价值?
脑局部血流显像可用于痴呆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痴呆预后预测,痴呆病情进展的分析,痴呆的治疗疗效观察。痴呆是一种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常见有弥漫性大脑萎缩(Alzheimer病,早老性痴呆),Pick病(老年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其他器质脑病性痴呆等。各种痴呆病人的脑代谢与灌注特点有差别,可提供临床医师参考分析。1)SPECT脑局部血流显像能对Alzheimer病与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AD病94%以上存在颞顶叶灌注或代谢降低,随病情进展受累范围逐渐扩大,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多见为局灶性、多发性灌注降低。2)Pick病(退行性痴呆)多见于45-60岁老人,以额叶灌注降低灶为主。3)帕金森病并痴呆也可见双侧颞叶灌注降低。4)器质性病变并痴呆,脑局部血流显像可见病变周围更大范围脑局部血流功能受损。
21.癫痫病灶的脑局部血流显像的临床指征是什么?应用价值如何?
适应于临床了解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癫痫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对药物难治性原发性癫痫,手术切除癫痫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准确定位,CT和MRI对功能灶癫痫灶的探测能力有限。18F-FDG PET显像能在发作期显示癫痫灶的葡萄糖高代谢特点,呈局部放射性增浓;发作间期转为减低区。能较灵敏地探测到功能性癫痫灶,并予以定位、便于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或 γ刀治疗。PET /CT具有将CT与代谢图像融合技术,可显示大脑器质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双重信息,分析脑器质破坏与癫痫的关系 ,更准确定位癫痫病灶。
脑局部灌注显像作为一种功能显像,价格更便宜,使用更普及,也可灵敏地对癫痫病灶诊断与定位,这类功能性病灶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XCT和MRI高。国内外经验表明本法定位的病灶与术前皮层脑电图的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手术效果好,切除的病灶也多可见到有一定的病理学变化。脑局部灌注显像不仅可明确诊断癫痫,而且能定位显示,为局限性发作癫痫进行定位手术提供明确资料,其显像特点是:发作期显示病灶rCBF增高,发作间期则显示病灶为rCBF减低。
22.精神疾病的脑局部血流显像的临床指征是什么?应用价值如何?
脑局部血流功能显像可客观、灵敏地反映上述各部位脑功能改变,可应用于精神分裂、狂躁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运动失常的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判断治疗效果。
脑局部血流功能显像在精神疾病的应用价值:
(1)精神分裂症:研究表明40%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额叶灌注功能降低,其中有妄想狂患者80%存在额叶低灌注功能,70%存在颞叶低灌注,无妄想者仅30%左右有额叶或颞叶功能障碍。也有20%左右患者存在基底节灌注功能降低。脑局部血流功能显像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精神病的脑血流和功能特征的报道还不多,近有些学者用于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的治疗机理,结果表明氟哌啶醇具有增进额叶的功能和抑制颞枕叶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2)躁狂-抑郁症:根据疾病涉及到不同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区域,使脑血流灌注减低区的范围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额叶和颞叶血流灌注减低区:这是最常见的抑郁症脑血流灌注显像表现,原因是人类额叶、颞叶的功能与情感活动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和视听辨别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而抑郁症的一些常见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境低落和思维阴滞等可能和额叶、颞叶皮层的低灌注有关;②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的血流灌注减低区:边缘系统包括额下回、颞上回、前扣带回、海马和丘脑等结构,边缘系统是情感行为的解剖学基础或中枢结构。上述区域的局部脑血流量减低与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有关。
(3)强迫症:脑功能显像主要显示患者右额叶、双侧尾状核、眶回等灌注功能增加,有的表现为右顶叶、左枕叶灌注功能降低,也有显示基地节、顶叶、扣带回灌注增加。
(4)焦虑症:主要表现为额叶较大的灌注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有的患者伴有基地节功能受损。 此外,近几年研究比较热门的是脑功能SPM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状态,各种刺激或激活模型脑功能特点,可应用于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正常人的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23.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有什么价值?
对于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除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程度外,还可以帮助评估您的预后状况及估测您的冠心病的危险度。即:如果您的心肌灌注显像正常,预示一年内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的发生几率小于1%,说明预后良好,是相对安全的。其次,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制定冠心病治疗方案。例如,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显像正常,首选内科药物治疗;如果有心肌缺血,则需要根据需要可进行冠脉支架术或冠脉搭桥术。
24.为什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要同时进行负荷试验?
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0-80%以上,可以导致心肌缺血,产生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但有些患者即使静息状况下即使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也有可能不表现出心肌缺血的症状,但当心脏耗氧量增加即负荷(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由于心肌供血的重新分布,使冠脉狭窄供应的心肌缺血加重,临床才表现为心肌缺血症状。所以通过负荷心肌显像可以提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阳性率,并可排除一些非血管性原因导致的心肌放射性稀疏产生的假阳性,更准确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缺血情况,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冠心病。
25.如何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一般要两天完成,负荷和静息显像分别进行。负荷试验时或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显像剂(放射性核素),20分钟至半小时后吃脂肪餐(油煎鸡蛋、全脂牛奶、巧克力等),90分钟左右行心肌灌注显像。
26.什么是核素心肌代谢显像?
心肌梗死灶内的存活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其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高于梗死心肌细胞。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就是通过探测心肌梗死区内有无摄取葡萄糖的心肌细胞,准确的判断心肌梗死区内有无存活心肌。
27.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有什么不同?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可用于诊断冠心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主要显示心肌有无缺血,心肌细胞功能是否正常。而多排CT和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显示冠状动脉有无斑块、钙化及狭窄。打个比方说:冠状动脉好比灌溉的水渠,心肌好比水稻,农民更关心的是水稻的长势,如果水稻长势好,说明养料和水分供给充足,农民就不需要去修水渠;一旦哪块稻田里的水稻出现枯萎,说明这块稻田缺乏养分,农民只需要去修理供应这块稻田的水渠就可以了,而不必要修理全部水渠。
因此,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就是观察水稻的长势(心肌有无缺血),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观察水渠是否有堵塞(水渠有无阻塞)。
28.确定心脏“罪犯血管”有什么意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个广泛的病变,一旦引起心肌缺血,就要尽早行冠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以防心脏事件的发生。在进行冠脉血管重建术之前,医生要找到引起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才能有针对性地放置冠脉支架和进行搭桥手术。因此,在行冠脉血管重建术前,行核素心肌显像,确定"罪犯血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9.肺栓塞是肺动脉阻塞性疾病,行肺灌注显像就可以诊断,为什么还要进行肺通气显像?
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非常好的方法,但其特异性较低,也就是说,所有可以引起肺动脉阻塞的疾病,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肿瘤、肺部感染等,都会导致肺灌注显像异常,这些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肺通气显像的异常,而肺栓塞时肺通气显像多是正常的,因此,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30.和其它的肾功能检查法(如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核医学方法有什么不同?
肾图和肾动态显像都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观察肾脏和尿路情况的。所用的放射性药物从泌尿系统排泄,其通过肾脏和尿路的过程反映了尿液生成和排出的过程。其所得到的信息更符合生理状态下泌尿系统的状况,结果也就更准确。另外,临床常用的一些肾功能实验室检测方法只能得到两只肾脏总和的功能情况,无法了解每个肾脏的具体情况。而肾图和肾动态显像能够观察和判断每只肾脏各自的功能和每侧尿路的情况,这一优势在临床上非常有价值。
31.儿童能作肾动态显像吗?
由于肾动态显像用的显像剂从机体清除快,半减期很短,对人体非常安全,所以儿童甚至新生儿都可以接受肾动态显像检查。由于检查中受检者身体要保持不动,对于不能配合的幼儿检查前需要应用一些镇静药物。
中国江门网制作